|
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 CFT内的混凝土在铸造时,可直接灌在钢管内,不需要支模,这是它的优点,但它的缺点是灌注后内部无法校验。采用高性能减水剂可改善混凝土,使其具有高流动性,即使内部有一些阻碍物也可使填充性能显著提高(已得到确认)。 CFT得以普及的一大要因是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。灌注混凝土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: (1)抛落法:用软管从上部将混凝土抛落,随着混凝土上升将软管向上提,安装1节柱(3层约10m),然后灌注,如此重复直至最上层,高层建筑虽可灌注几次,但多次灌注会降低效率; (2)泵入法:钢构件到最上层,安装完毕后,从最下层柱设的压入孔将泵车上的软管接上,用泵压力把混凝土输送上去。 抛落法一次可送入约10m。泵入法施工时,为了减少柱内隔板等阻碍物影响,应注意采用高流动性混凝土混合物,可一次性泵入30m~60m。因为泵入法效率较高,施工时通常采用泵入法,但要严控施工时的质量管理。 本文引入一例7月高温、施工不利条件下的泵入法实例:箱形柱高20m,截面□550╳550,内设12道横隔板,采用的混凝土设计基准强度F=60MPa、塌落度流宽60cm的高强度混凝土拌和物,其配合比和管理标准 用了约10min,混凝土顺利上升至20m高的顶部。若有漏浆和沉降等,施工时可明显看出。钢管压力混凝土按下式进行液压测定: 式中,为混凝土比重,H为压入高度。由此得知压力降低了0.45MPa,再用泵车的配管加压1.05MPa。图9所示为塌落流测量试验,达到直径60cm(译注:我国测塌落度,日本测塌落流外径)。图10表示压入后混凝土上升时隔板孔周边的填充情况。图11表示填充密实,横隔板上下均无空隙。 |